国内国际热点
1.本报北京12月28日电 祝鹏卿报道:为加强军地合作,促进全国中小学校国防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同时启动首批1000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通知》要求,示范学校要强化国防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专题教育,不断提升国防教育综合效益。
《通知》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创建活动纳入教学质量和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在经费支持、基础建设、教师交流培训、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创建活动面向全国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由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自行申报。
2.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布《中国的出口管制》白皮书。
这是中国首次发布出口管制的白皮书,旨在全面介绍中国完善出口管制治理的立场、制度和实践,阐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主张和行动。
3.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9日介绍,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教育部扎实推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其中,以人才振兴推动全面振兴,联合农业农村部共同确定推介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
强化政策保障,以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为统领,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定点帮扶等领域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平稳过渡。
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开学季专项行动,建立“一生一表”工作档案,督促各地持续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坚决守住义务教育有保障特别是控辍保学“底线”。
4.中新网12月29日电 国台办29日举行例行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指出,2021年,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主动权,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稳中有进,呈现出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把握正确方向,塑造统一大势;
二是强力震慑谋“独”挑衅,坚决遏阻外来干涉;
三是深化融合发展,共享发展机遇;
四是保持交流合作,增进心灵契合。
5.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9日电(任靖)29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少数学校因粪污处理难未改厕外,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厕所基本达到安全、清洁、实用的要求,改厕以后,满足了课间高峰期学生如厕需求,避免学生因厕所拥挤而上课迟到,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6.记者29日获悉,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中特色多样发展,2022年,上海将首次实施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积极探索并扩大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额,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7.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中国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29日发布了“2021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
按时间顺序,这十大新闻分别是:
一是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审议通过。
三是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做出全面规范。
四是在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按照中央精神将“劳”纳入教育方针,丰富完善了教育方针的法律表述。
五是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等19个部门组成工作协调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六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七是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勉励广大教师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八是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艺体高考进一步规范。
九是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举行,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
十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从法律层面对家庭教育相关内容作出规定,让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
据悉,“全国十大教育新闻”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推选,至今已举办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