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1.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的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1.【答案】B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2.一个地区人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
A.经济功能 B.人口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2.【答案】B 教育的人口功能体现在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手段,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3.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3.【答案】A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
4.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4.【答案】D 布鲁纳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5.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5.【答案】A 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集体成员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6.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6.【答案】B 考察教育目的的功能。
7.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数学模型、物理、化学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争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的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7.【答案】C 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8.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是( )。
A.班级秩序 B.班集体舆论 C.班风 D.班级管理
8.【答案】B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9..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
A.图像编码 B.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情境编码
9.【答案】B 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主要的编码形式,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形式。
10.一个学生对另一个蛮横学生不满,但却在并无过错的弱小学生身上发泄不满。这种现象属于( )
A.压抑 B.投射 C.回归 D.置换
10.【答案】D 置换,又称转移或者移置,是指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迁怒”就是这个机制。
综合素质
11.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 )。
A.一视同仁 B.身教重于言教
C.重视班集体的建设 D.各因其材
11.【答案】D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众多千差万别的个体,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一锅煮”.而要各因其材,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本题选D。
12.学生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这说明学生( )
A.是学习的主体 B.是责权主体
C.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D.有自身的独特性
12.【答案】C 题干的描述说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3.波波由于贪玩没有完成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留波波一个人在里面。张老师的这种做法( )。
A.违法,侵犯了波波的受教育权 B.违法,侵犯了波波的人身自由权
C.违法,剥夺了波波的自由时间 D.不违法
13.【答案】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4.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是( )
A.加强学习 B.躬身实践 C.学会反思 D.树立榜样
14.【答案】A 加强学习是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学习是修养的前提。
15.常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萨拉托加大捷
C.葛底斯堡大捷 D.莱克星顿的枪声
15.【答案】B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这场战役之后.美国开始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葛底斯堡大捷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因此本题选B。
保教知识
16.儿童心理发展的先学前期是指( )。
A.1~3岁 B.3~6岁
C.6、7岁~11、12岁 D.11、12岁-14、15岁
16.【答案】A 先学前期是学前期之前,也就是1~3岁。
17.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17.【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原则。幼儿园课程内容强调综合性,要求发挥各门课程的多种功能。各领域之间要有机的进行整合。题中所述只发挥了各种课程某一方面的功能,违背了综合性的教育原则。故选择D。
18.下列属于肺炎症状的是( )。
A.发烧、咳嗽、气喘 B.面色苍黄、易疲倦、患儿嗜睡
C.发烧、畏寒、嗓子痛 D.皮肤出红斑
18.【答案】A 本题考查常见疾病。肺炎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开始时可有发热(可高39℃-40℃)、咳嗽、气急,严重者可见鼻翼扇动,鼻、唇周围出现青紫,由于患儿缺氧,面色青灰、胸部出现吸气性凹陷。肺炎还可伴有呕吐、腹泻。患儿烦躁不安、精神萎靡,肺部听诊有细湿啰音。
19.家长进入幼儿园,出现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较少;一次性的直接参与多、经常性的直接参与少。这种问题属于( )。
A.幼儿园对家长不了解B.家园合作不深入
C.家庭教育落后D.幼儿园教育落后
19.【答案】B 本题考查幼儿园与家庭。家园合作中的问题之一是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表现为“三多和三少”,即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较少;一次性的直接参与多、经常性的直接参与少。故选择B。
20.活动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设计,基本部分中的( )、提问设计、线索设计等,以及结束部分的设计等。
A.活动目标B.活动计划
C.活动安排 D.活动评价
20.【答案】C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活动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设计,基本部分中的活动安排、提问设计、线索设计等,以及结束部分的设计等。故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