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1.赫尔巴特教育学的两大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基础和( )。
A.伦理学基础 B.社会学基础
C.自然科学基础 D.文化学基础
1.【答案】A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
2.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这说明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科技功能 D.文化功能
2.【答案】B 由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可知,题干中涉及的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教育对经济有明显的贡献作用,可知教育的经济功能。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建设者和开发者 D.管理者
3.【答案】B 略
4..能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4.【答案】B 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它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5.提出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的观点的是( )。
A.布鲁纳 B.托尔曼 C.皮亚杰 D.马斯洛
5.【答案】B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提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什么相隔离( )。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6.【答案】D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论断是讲的社会分工问题,也可以说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
7.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此教师处于成长过程中的( )阶段。
A.关注发展 B.关注学生 C.关注情境 D.关注生存
7.【答案】D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8.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都可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见到的时候能认出来或者不见的时候能回忆起来。这属于( )
A.想象 B.表象 C.回忆 D.记忆
8.【答案】D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本题中对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能回忆起来或者能认出来属于记忆的过程。
9.有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即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智商也有很高的相关。这说明了( )
A.人的智力发展与家庭环境没关系 B.遗传对智力有很大的影响
C.人的智力发展与遗传没关系 D.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先天决定的
9.【答案】B 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有研究发现,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越相似。
10.小伟过分害怕狗,通过让他看狗的照片,谈论狗,远看狗到近看狗、摸狗、抱狗,消除对狗的惧怕反应,这是行为训练的( )。
A.全身松弛训练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塑造法 D.肯定性训练
10.【答案】B 系统脱敏法是将放松训练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全身放松训练;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综合素质
11.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的( )
A.选择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调控性
11.【答案】B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独立的物质实体。承认学生独立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承认独立性也就承认了学生发展过程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12.小山今年14岁,但由于身体缺陷,加上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完成规定的义务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小山的受教育权具有保障责任的是( )
A.小山的监护人 B.当地教育部门
C.儿童福利院 D.当地人民政府
12.【答案】D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
13.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达到“慎独”,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为行为的品质
B.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功夫
C.要重视在无人监督下,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D.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可以放松
13.【答案】D “慎独”一语最早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慎独”用我们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因此,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14.( )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
A.教师良心 B.教师公正 C.教师义务 D.教师荣誉
14.【答案】B 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
15.“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其中“七弦”是我国古代的( )乐器。
A.古筝 B.古琴 C.箜篌 D.琵琶
15.【答案】B “七弦”是指古琴的七根弦,故本题选B。
保教知识
16.精力充沛、社交积极性高,但是社交技能差的幼儿,大多数属于( )
A.被拒绝型 B.受欢迎型 C.被忽略型 D.一般型
16.【答案】A 被拒绝型往往过于活跃,但是因为交友方式不恰当,常有攻击行为,所以被大多数儿童拒绝。
17.“儿童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说明其处于( )。
A.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 B.自我感觉阶段
C.自我观察阶段 D.自我体验阶段
17.【答案】】A 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是自我意识的第一个阶段。
18.所谓( ),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给儿童。
A.吸收的心智 B.“整个教学法” C.全面教育 D.教、学、做合一
18.【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教育家思想。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提倡的,他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的单元教学。故选择B。
19.下列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别差异
B.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为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C.教师只需直接指导活动,保证幼儿偶尔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即可
D.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19.【答案】C 本题考查一日生活的组织。一日活动应该保证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20.活动区是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设置的不同角落、区域,( )是儿童在活动区活动的基础。
A.空间B.材料C.隔离D.活动规则
20.【答案】B 本题考查活动区创设。区域活动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媒介,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因此,材料是儿童在活动区活动的基础。故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