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A.教育媒体 B.教育影响 C.教育环境 D.教育手段
1.【答案】B 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2.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一思想体现的是教育的( )功能。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育人
2.【答案】A 这句话体现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通过培养出政治经济所需要的人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是教育的政治功能。
3.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 )。
A.道德形象 B.人格形象 C.财富形象 D.文化形象
3.【答案】D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意思是教师知识渊博、才学高深,属于教师的文化形象。
4.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 一思维过程属于( )。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4.【答案】D 根据文字或者图画的提示而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
5.以下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的按学习结果分类的学习类型?( )
A.智慧技能 B.言语信息 C.动作技能 .规则或原理
E.认知策略
5.【答案】D 考查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和学习水平的学习类型,一定要区分开。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6.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6.【答案】B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7.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法
7.【答案】A 题干阐述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8.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8.【答案】D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以学习为目的的团体,即指若干身心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为了品德、智能、身心、审美、劳动技能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而以一定的角色发生相互作用的群体。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它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9.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A.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 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 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9.【答案】D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所以题干中中间遗忘多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10.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人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表现了( )对人格的影响。
A.社会文化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生物遗传因素
10.【答案】C 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素质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B.在教育过程中究竟形成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学生
C.“尊师爱生”,先有尊师后有爱生
D.目前,教育理论界主张“你一我”对话型师生关系,认为教师就是学习共同体的一个成员,教师的角色是“平等的首席者”
11.【答案】D 第斯多惠曾说过:“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他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故A项错误。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故B项错误。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这种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爱生是尊师的重要前提,尊师是爱生的必然结果。故C项错误。D项是新课程提倡的师生关系理念。
12.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 )
A.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可以开除 B.予以劝退
C.勒令退学 D.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2.【答案】D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3.根据我国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下列选项中属于基础教育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3.【答案】A 根据我国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A项是基础教育法;B项是高等教育法;C项是教育基本法;D项是职业教育法。
14.符合教师与家长交往的道德规范的是( )
A.当学生犯错误情节严重时,教师可以责备家长管教无方
B.当对学生进行纪律处分时,教师应事先与家长充分沟通
C.在家长不为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充分沟通
D.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家访
14.【答案】C 略
15.以下是哥特式建筑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比萨斜塔
C.比萨大教堂 D.圣索菲亚大教堂
15.【答案】A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其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其代表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比萨斜塔和比萨大教堂都是罗马式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因此本题选A。
保教知识
16.( )对增强幼儿的分享、安慰、仗义、保护等助人行为有明显效果。
A.换位思考 B.移情训练 C.父母教育 D.游戏
16.【答案】B 移情训练对增强幼儿的分享、安慰、仗义、保护等助人行为有明显效果。
17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17.【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学前教育的原则。教师进行学前教育与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都应着眼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内容的安排应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儿童的学习准备。故选择B。
18.下列关于幼儿睡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3至6岁的儿童白天睡眠时间平均3小时较为合理
B.幼儿教师在睡觉前可以给儿童讲引起悬念的故事
C.有些幼儿喜欢趴着睡觉,教师不能干预幼儿睡觉姿势的喜好
D.睡眠时生长素的分泌有助于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
18.【答案】D 本题考查幼儿一日生活。托幼机构和家庭要引导幼儿在睡眠时不趴卧、不跪卧、不蒙头,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安全和身体健康。3至6岁儿童白天睡眠时间平均2至2.5小时较为合理。幼儿教师在睡觉前给儿童讲引起悬念的故事,会引起儿童的好奇心而不能帮助幼儿入睡。夜晚是人体生长素分泌高峰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生长激素减少,影响到孩子的身高以及免疫系统等一系列问题,生长素的分泌对于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选择D。
19.教师引导全班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选择或确定环境创设的主题和内容以及与环境材料互动的方法是( )。
A.讨论法 B.探索法 C.操作法 D.评价法
19.【答案】A 本题考查环境创设的方法。讨论法是指教师引导全班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选择或确定环境创设的主题和内容以及与环境材料互动的方法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题和内容往往是从一日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派生出来的。
20.以下几种游戏中,( )属于规则性游戏。
A.角色游戏 B.结构游戏 C.体育游戏 D.表演游戏
20.【答案】C 本题考查游戏的分类。规则性游戏是指成人根据教学要求为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游戏,一般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故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