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有感
我们老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平时太过迷信管理的结果,因为自己办法不多其实更是心虚的一种表现。如果家长不配合还要埋怨家长社会不理解老师,这样的老师更加的迷信暴力或者崇尚暴力,一旦失去暴力的手段或土壤,那么自己就将陷入绝境。
其实现在对管理严格的学校来说大多数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并且这样的老师还为数不少。我们做教育的表现不出半点的专业素养,使用的手段甚至还没有家长高明,难免家长看不起,学生不服气。
第二、我们老师要具备整体思维。其实老师与学生的冲突大多数是发生在管理的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仅仅有知识的传授,不会发生冲突的,学生听不懂一般不会埋怨老师,他们还是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不会无缘无故的把气撒到老师的身上。
学生与自己发生了冲突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了冲突,这不是简单的事,老师不能简单的一推了之,更不能糊涂拉倒,一定要弄清楚前因后果,进而把矛盾及时化解。
第三、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是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满意的,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教会。面对屡教不改的或者思维方式有问题的学生,老师该放手就放手,切不可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不管学校环境如何,学校领导怎样要求,做老师的还是保护好自己为根本。老师没有太大的权力,就不能随便承诺太多的东西。
第四、老师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学习包括专业方面和非专业内容,一个不学习的老师是不会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学生的。即使你的周围都是不读书的老师,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个体,还是不能放弃自己应有的进步。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喜欢读书的老师才能有更多的方法去管理教育学生。教育的真谛不是管理,而是熏陶,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个说话粗俗,举止粗野的老师不会培养出有教养的学生来。
第五、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为写而写。这一点对我的振动是最大的,虽然我一直认为写的多了自认水平也就提高上去了,看了王老师的这本书,使我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自己虽然也写了不少了,但是水平一直不见提高,我想与没有具体的思考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也针对了热点事件或者发生在周围的事有了观察与思考,但是写作的逻辑性以及条理性都不够,王老师说的虽然不能让我全部接受,但也算是给我提了个醒,不能简单的为写而写。
看完这本书,才感受到人家为什么成功,自己为什么是芸芸众生一员,但愿以后能够克服掉自己固有的毛病,争取天天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