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

面试备考 2021-02-24 14:52:09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公鸡和鸭子的图片,指导学生读好“公鸡”“鸭子”这两个词语。(板书:小公鸡  小鸭子)

2.补充课题,板书“和”,学生齐读课题。

  二、运用多种方法,指导识 

1.认读“块”“跟”,认识足字旁。

(1)出示“块”“跟”的字卡。认读“块”“跟”。

(2)口头说句子“我们一块儿去吃饭”,帮助学生理解“块”的意思。

(3)认识足字旁。引导学生猜测足字旁的字大多会和什么有关。(脚)

(4)口头说词语“脚后跟”,同时指向相应的身体部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跟”的意思。

2.借助图片,认读“捉”“河”。

(1)出示“捉”“河”的字卡,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鸭子捉鱼、小河边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内容。

(3)引导学生模仿鸭子捉鱼的动作,理解“捉”的意思。

(4)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或电视上看到的“河”。

(5)提示:“捉”的提手旁,表示这个字和手的动作有关;“河”的三点水,表示这个字和水有关。

3.联系生活实际,认读“直”“死”字。

(1)出示“直”“死”的字卡,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平翘舌音。

(2)出示一把直尺,提示:这把尺子是直的。

(3)举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如铅笔、笔直的马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的意思。

(4)出示一棵枯死的树的照片,告诉学生“这棵树死了”,帮助学生理解“死”的意思。

4.借助表情和动作,认读“急”“喊”。

(1)做焦急的表情,同时说“我心里很急”这句话。

(2)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表情,并说“我心里很急”这句话,理解“急”的意思。

(3)播放一个孩子在草原上大喊的视频,提问:他在干什么呢?

(4)让学生双手放在嘴前,模仿“喊”的样子,理解“喊”的意思。

(5)出示“急”“喊”的字卡,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5.借助对话,学习“行”“信”字。

(1)教师一边说“不行,不行”,一边做摆手的动作。讲解:这里的“不行”就是“不可以”的意思。然后出示“不行”的词卡,引导学生读正确。

(2)教师一边说“行,行”,一边做点头的动作。讲解:这里的“行”表示了“可以”的意思。然后出示“行”的字卡,引导学生读正确。

(3)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运用“行”“不行”说句子,进一步体会它们的意思。比如:“我们出去玩吧。——不行,不行,我的作业还没做完。”“你的字典借我用一下,可以吗?——行,你用吧。”

(4)提问:老师养了一只小公鸡,一只小鸭子,你们信吗?让学生用“信”或“不信”回答,帮助学生理解“信”的意思。

(5)同时出示“行”和“信”的字卡,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分辨两个字前后鼻音和声调的差异。

6.借助词句,学习“忽”“身”。

(1)出示“忽然”“身边”的词卡,让学生朗读词语,相机正音。

(2)结合生活实际,板书包含上述词语的句子,如“一只小鸟忽然飞过来”“他身边有很多朋友”,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三、复现生字,巩固生字 

1.教师出示带生字“块、捉、急、直”的儿歌。

小公鸡,小鸭子,他们俩,一块儿玩。

草地里,捉虫吃,小公鸡,吃得欢。

小鸭子,没虫吃,急得直哭眼泪掉。

公鸡弟弟给它虫,鸭子哥哥笑眯眯。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也”“他”“地”,说说自己的发现。(后两个字中有“也”)

2.指导书写“也”。

(1)讲解“也”的写法:注意横折钩向右上方倾斜,竖弯

钩的弯要长一些。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3)师生评改。

3.指导书写“他”“地”。

(1)提示:单人旁的竖要写直,提土旁的第三笔是提。

(2)教师范写“他”“地”,学生描红,反馈评价。

4.指导书写“河”“说”“听”“哥”。

(1)观察四个字的结构——“河”“说”“听”是左右结构,“哥”是上下结构。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借助展台,评价学生的作品。

 

  朗读理解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指导第1自然段。

(1)指名一位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一块儿”。

(2)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2.提问: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示范朗读第2~4自然段,再指名三位学生分段轮读第2~4自然段。

4.根据学生读文情况,随机正音,点拨难读的词语和句子。

(1)第2自然段,重点关注“捉”的翘舌音。

(2)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不”的变调:不行 不会 不信

(3)第4自然段,重点关注前鼻音:喊(hǎn)叫  身(shēn)边

(4)出示短语,指名学生认读:

急得直哭 吃得很欢 偷偷地跟 飞快地游

5.借助图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依次出示与课文内容对应的插图,让学生思考每幅插图的大致内容。

第一幅图: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

第二幅图: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第三幅图: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

第四幅图:小鸭子到河里去捉鱼。

第五幅图:小公鸡跟在小鸭子后面,下了水。

第六幅图:小鸭子救了小公鸡,让他坐在自己的背上。

第七幅图:小公鸡和小鸭子都上了岸。

(2)师生合作,初步梳理课文内容: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玩,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小公鸡落水时,小鸭子救了他。

  二、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不同的心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数清楚第2自然段共有四句话。

2.指名学生读第1句,全班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到哪儿去了?

3.指导第2~4句。

(1)指导第2、第3句。

①出示句子:

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②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读第2句和第3句。

③引导学生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不同的心情,相机指导学生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的意思。

(2)指导第4句。指名一位学生读第4句,引导全班学生展开交流,体会小公鸡乐于助人的特点。

4.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三、回顾第1、第2自然段的内容,读好词语 

1.学生齐读第1、第2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词卡:一块儿   吃得很欢  急得直哭 ,指名学生认读。

3.教师小结过渡:好朋友会经常在一块儿做各种事情。那么课文中的小公鸡和小鸭子又一块儿去干什么了呢?

  四、学习第3自然段,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指导学生读好小鸭子和小公鸡的对话。

(1)学生用“——”画出小鸭子说的话,用“~~~~”画出小公鸡说的话。

(2)学生反馈,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别朗读小鸭子和小公鸡的话。

(3)同桌合作,分角色读对话。鼓励学生想象一下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心情,适当加点儿动作,把对话读得有趣些。

(4)让学生采用男女生合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对话。

3.指导理解“偷偷地”。

(1)出示句子:

小公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2)让学生读一读两个句子,感受差异。(第二个句子多了一个“偷偷地”)

(3)让学生猜一猜小公鸡跟在小鸭子后面时心里的想法,并展开交流。

(4)让学生想象小公鸡当时的动作,理解“偷偷地”的意思,再读第二句话,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2.提问:小公鸡喊救命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当小鸭子看到小公鸡有危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小公鸡得救后,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指导理解“飞快地”。

(1)出示句子:

他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

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

(2)让学生读一读两个句子,体会“飞快地”的意思。教师用动物飞快地跑的例子加以讲解。

(3)让学生再读第二句话,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5.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

贵州易公教育
官方认证
 立即关注
关闭

扫描上方二维码
更多惊喜等你来领取

客服热线:0851-8682-4916| 手机号码:18786750652|
SiteMap| 网站地图| 标签云| Feed| 推荐阅读| 易公教育
版权所有:江西易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路与瑞金北路交汇处(京瑞大厦5楼)| 技术支持: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