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教学活动设计

面试备考 2021-03-15 14:25:25

教学目标 

1.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感恩大自然。

2.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寻找大自然的礼物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0~31 页的四组关系图,想一想,大自然送给人们哪些礼物。

2.小组讨论:结合书中具体的情境,说说这些礼物中除了大自然的馈赠,还有哪些人的努力付出?

3.小组讨论:寻找新礼物。找一找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礼物,也体现了辛勤的劳动。

4.分享:各组把寻找到的新礼物进行分享,看看哪一组找到的多,思考从其他组的发言中受到哪些启示。

5.讨论:从学生介绍的大自然的礼物中挑选一种或者几种,找一找其中所蕴含的辛勤劳动。

6.讲解: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呈现大自然给人们的丰富馈赠。展示内容可以拓展到更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认识。

7.小结:人类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既来自人们辛勤的劳动创造,又离不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

8.课后延伸:学生课后在家里、小区里、公园里、上学路上等场所,观察、采访,进一步寻找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并用图画、照片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 

  本活动从礼物入手,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给予人们的馈赠,激发学生感恩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感受到不同行业的人所付出的辛苦劳动。 

 

  活动二:春到大自然 

1.播放:学生欣赏乐曲《春天在哪里》。想一想这首歌曲让你想到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提问:春天的大自然美不美?春天里你们喜欢在大自然中做什么?

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2~33 页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春天的大自然中开展了哪些活动,然后提问:你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吗?

4.读诗歌:带领学生朗读教材中的小诗,然后让学生说说从中读出了哪些快乐,这些快乐来自哪里。

5.分享:学生讲述自己在春天里到户外活动的故事。让学生同步展示课前准备的户外活动照片,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快乐。

6.小结:春天的大自然格外美好,带给人们欣欣向荣的气息。希望春天里大家都能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感受美好的生活。

 【设计意图】 

  本活动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书中的小诗充满快乐与童趣,激发学生乐于投入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三:走,我们踏春去 

1.提问:同学们在春天里喜欢做哪些游戏,开展哪些活动?

2.体验活动:带学生到校园里感受春天。

(1)准备:根据学生喜爱的活动,选择能够在校园中进行的、安全的形式,如玩踩影子、吹泡泡游戏等,还可以设计观察春天的校园景色等。

(2)指导学生按照愿意参加的活动形式组成小组。

(3)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活动。

(4)活动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注意安全,同时提醒他们不影响其他班级的学习。

3.交流:学生分享在春季里游戏、活动的感受。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春天大自然里活动的感受,如感受到的温暖的阳光、花草树木的春意盎然等。

4.小结:现在正值春天,非常适合在大自然里户外活动。大家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通过在校园里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春季里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让学生乐于到大自然中活动,喜爱大自然。 

 

  活动四:大自然的四季 

1.学生课前搜集自己和家人在大自然中活动的照片,建议他们按照不同季节进行搜集,并采访照片中的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如何。

2.呈现图片(视频):展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大自然风光图片,以及人们不同季节在大自然中活动的图片。

3.小组活动: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照片,说说照片中是什么季节、哪些人、在哪里、做什么事情。

4.快乐分享:请每组派出代表,分享小组交流的内容。每个组分享的照片最好能够体现一年中不同的季节。

5.提问:通过大家的分享,对于大自然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

6.小组讨论:学生用古诗赞美大自然。选择大自然中的一个季节,查一查有哪些古诗赞美了它的景色。

7.小结:春天的大自然生机盎然,夏天的大自然五彩斑斓,秋天的大自然瓜果飘香,冬天的大自然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的大自然都很美,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设计意图】 

  本活动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大自然对人类馈赠的基础上,旨在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他们了解大自然还可以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精神馈赠,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贵州易公教育
官方认证
 立即关注
关闭

扫描上方二维码
更多惊喜等你来领取

客服热线:0851-8682-4916| 手机号码:18786750652|
SiteMap| 网站地图| 标签云| Feed| 推荐阅读| 易公教育
版权所有:江西易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路与瑞金北路交汇处(京瑞大厦5楼)| 技术支持: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