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处处可学习,感知学习途径、内容和空间的丰富。
2.懂得交往、玩耍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
3.感受并体验“做”中学。
重难点
1.懂得学习不只局限于学校,学习方式和内容非常广泛,玩耍、交往也是一种学习途径。
2.体验“做”中学的道理。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废旧纸张若干、折纸书或图纸、Ipad、做好的环保垃圾盒等。
2.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的暑假收获谈
(一)师生交流,畅谈收获
1.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学习的话题。(板书:学习)说到学习,你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哪学习的场景?(学校) 是呀,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但是除了在学校学习知识,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习,老师看咱们班同学暑假里都做了很多事,那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现在就跟同学聊一聊你的收获吧!
2.学生交流自己暑假的见闻感受。
(1)同桌交流。预设:学生课外特长班、夏令营、电影院、科技馆、农村的田野、山区的森林、参观名胜古迹等等的见闻感受。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谈出在这些地方的收获:看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大家聊得热火朝天,谁愿意跟全班分享一下)
(3)教师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暑假的收获,如:读书、继续教育学习、外出旅游、学做饭菜等等。
(二)总结梳理,明确“学习”概念
师总结: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每个人都很有收获。其实学习不仅仅限于在学校,学习的途径很多,学习的内容也很广,这些知识、本领、实践经验、道理技能的获得都是学习。可见学习是丰富的、多样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习。(板书课题,将课题补充完整“处处可学习”)
活动二、谁是我的老师
(一)师生交流,向谁学,并了解在交往中学习
1.教师引导:既然生活处处可学习,那我们可以向谁学?谁能做我们的老师呢?(板书:向谁学)
2.学生结合个人已有经验,交流。
预设:向老师学、家长、字典、书本、网络、报纸……(教师适时板书)
(1)老师: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也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2)家长:家长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同学:说说你和同学在交往中获得学习的事情。
教师可以讲自己在和同伴交往中的真实故事,从中学习到了坚强。
教师点拨:身边的好多人都可以成为我们某一方面的老师,我们在与身边人的交往中学习,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板书:交往)
3.学生说不出书本、字典、媒体时,教师加以引导,除了人,我们还能向谁学?
教师小结:看大家多棒啊,我们给自己找了这么多老师,我们也了解了交往中可以学习,那么,除了这些,我们还能怎么学?
(二)玩耍中学习—玩出的名堂
1.教师出示班级一起去农庄玩耍的照片,配乐播放,唤醒学生记忆。
2.请学生谈谈出去玩耍时的收获。
预设:
(1)了解了红薯的生长状态----茎叶往外延展伸开覆盖地面,把茎叶拉开找到根才能挖到红薯。
(2)观察了蚯蚓----环节组成,切断可以再生,头部一端口腔外翻。
(3)制作了红薯茎叶项链耳环
(4)喂孔雀、鸵鸟----发现鸵鸟只有两个脚趾
(5)学会了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开车去的家长主动把没开车的同学家长送回家。
3.玩耍是毫无意义的吗?引导学生理解玩耍也是一种学习。(板书:玩耍)
4.师点拨:不管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不管和老师同学一起,还是和家长一起,不管是在大自然里,还是在游乐场里,相信大家在玩耍中都收获颇丰。
5.情境思辨。设置小男孩说:“爸爸,我想出去玩”,爸爸回答:“你总是出去玩,太浪费时间了,不如多读读书。”的情境,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爸爸的话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玩耍也要找我一个度。
(三)参观中的学习——若暑假收获学生已经充分交流,这里不再赘述。若没有,可以引导:
(1)其实参观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你还在哪些地方参观学习过,说说自己的收获。如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
(2)教师分享一些可供参观的地点。十月份是红色的十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我们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比如西柏坡纪念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石家庄解放纪念碑……,另外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河北美术馆、科技馆等。(板书:参观)
(四)总结梳理
1.教师引导:谁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学习?
2.小结:老师、他人、书本、媒体都是我们的老师,参观场馆、走进大自然观察、与人交往、甚至玩耍都是学习的途径,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得学习。
活动三、做中学——学做环保垃圾盒
过渡:刚才分享了这么多学习的途径,接下来,我们就采用刚学到的方法,来一次现场体验活动,看看谁最会学习,敢不敢接受挑战?
(一)明确任务,提出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学习任务。课件出示如下任务要求:
1.制作环保垃圾盒。用提供的广告纸,折叠成可以装垃圾的小盒,制作方法不限。(可以先统计班上有没有会做的同学,若有,几个人,可单独安排这些同学作为顾问。)
2.选择技术支持。下面提供A、B、C、D四种途径,每组可以从中选择的一种作为技术支持:A 书本(图纸)B媒体(iPad)C他人(同伴、老师)D实物。当然也可以选择E.其他(自主创新的学习途径)
*可以向他人学,但不可以有他们代替做。
3.限时制作。小组内每个人都要做,限时5分钟。
4.音量控制:组长控制组内音,不能影响其他小组。
5.评价标准:全员参与,人人都学,每人一个作品。
(二)小组体验,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观察记录各组学生活动中的问题。
预设:
1.每组采用的主要方法,辅助的方法是什么。
2.会了的同学怎么做的,不会的同学又是怎么做的。
3.同学之间的互动,组长的作用。
4.发现的问题:有无特殊的学生,有无突发事件。
(三)小组汇报,全员展示。
1.汇报本组完成情况,交流方法,展示作品。
2.教师重点引导说采用的方法,不针对做的质量进行点评。
3.关注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注意引导。特别是学习方法有创新,关注全员的组,重点表扬。
(四)交流感悟,分享收获。
1.教师引导:刚才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回顾完成任务的过程,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让我们听一听你的想法!
2.学生分享,师生互动。
预设:(1)请积极举手,学得快做得好的同学发言。
点拨:学习好的方法很重要。
(2)请经过别人帮助会了的同学发言。
点拨:向同伴学,向别人学也很重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请没有举手,还没有学会的同学发言。
点拨:学不会不要紧,反复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教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体验做环保垃圾盒的过程,大家运用了各种方法学习了一项本领,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学习途径—— 做中学。(板书)无论大家做得快慢,做得好坏,贵在过程中得到方法,即使现在还不会,用我们今天的学习方式反复学,相信你一定会学会的!
生活处处皆学问。学习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张乐于表达的嘴巴,一颗富于智慧的大脑,一双敢于实践的手脚,让你的全部器官动起来,玩中学,做中学,你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