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热点
1.人工智能如何与教育融合,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思考的问题。3月10日,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应把人工智能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组织开展该领域核心问题攻关研究,各部门协同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政策制度体系。
2.世界银行近日发布《2021年女性、营商与法律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过去一年间的性别平等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指出,在各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全球性别平等不断改善,但新冠肺炎疫情给女性的健康、人身安全和经济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相关专家呼吁,各国政府、相关机构应加强合作,克服疫情影响,保障女性权益,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
3.“超时加班与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不相符,与国家提倡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也脱节。希望‘两高’像重视治理欠薪一样,重视解决超时加班问题。”昨天上午,在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讨论“两高”工作报告的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的这番呼吁引发现场热议。
吕国泉委员指出,目前,加班现象在某些行业甚至普遍制度化和严重超时化,涉及人群广泛,对劳动者身心健康不利,应当引起足够关注。
4.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将于 2022年 3月1日起正式实施。无论是中小学、幼儿园还是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教科书、教辅材料、考试试卷、学龄前儿童学习读物,还是教室灯具、教学多媒体等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都要求必须符合近视防控的标准。其中,学生教科书最小用字不得小于“小5号字”;而教学多媒体则不应出现可察觉的闪烁,并符合蓝光防护要求。
5.全国两会上,0-3岁婴幼儿群体托育问题再次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聚焦的重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主席岳华峰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现“幼有所育”。落实0-3岁托育服务能很大程度减轻家庭生育压力。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38名80后、90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0%的受访者为谁来带孩子的问题而苦恼。75.2%的受访者期待大力发展0-3岁托育服务。
6.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纷纷建言献策。
7.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3月7日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贵州热点
8.记者11日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贵州利用“互联网+遥感”技术,对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矿山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开展了常态化动态遥感监测,搭建了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监管平台。
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监管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动态管理平台。该平台依托高清遥感影像为底图,将贵州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时推进情况以空间数据库的方式组织,包括矿山信息管理、基金管理、业务审核、信息汇总浏览、动态可视化展现等功能,为政府管理部门及矿山企业提供统一、标准、共享的矿山信息管理服务。
9.11日,贵州与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州采用“云对话”的方式举行跨境电子商务线上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两地在经贸、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方面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