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1年3月22日时政热闻

时政新闻 2021-03-22 15:22:02

国内国际热点

1、尼日利亚官员表示将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儿童失学问题

尼日利亚教育国务部长丘库埃梅卡·恩瓦朱巴18日说,尼日利亚失学儿童人数超过1000万,政府将加大对教育部门的投入,确保失学儿童有机会重返校园。

尼日利亚联邦政府教育救助项目“人人共享更好教育服务”启动仪式当天在北部吉加瓦州首府杜策举行。恩瓦朱巴在仪式上发表讲话说,尼日利亚教育系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学率高、基础设施破败以及合格教师数量不足。据估计,全国失学儿童人数超过1019万,数量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最多。

 

2、“教资”考试成“真香”选择 只为多一条职业后路吗?

报考“教资”只为多一条职业后路吗

这两年,考教师资格证成为不少人的“真香”选择。2016年,全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260万人,2017年达410万人,到2019年则攀升至900万人。今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日当天,网络讨论热度更是直接将#教资#词条送上微博热搜。

与“教资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教师岗位的意外“爆冷”。在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中,中小学教师首次上榜。热衷于考“教资”的人,似乎并不都是为了当老师,而是抱着“多一种选择”“有备无患”的态度,给自己默默铺着职业“后路”。

 

3、办好思政课需善用“三度”“三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思政课对于广大青少年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一个“善”字,既有期望也有鞭策,更为今后办好思政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4、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书院

书院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文化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从唐代中期到清末书院改制,书院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延续了千年之久,遍布全国各地的书院有数千所之多。书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间,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法,成为宋代以来中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传播、藏书与刻书的重要机构,因此受到普遍重视。到了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也就是1901年的9月14日,清廷宣布书院改制为学堂,传统意义上的书院就从制度层面上走下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尽管如此,书院并没有消失,不但一些传统书院继续在办学,而且现在还出现很多新式书院。

5、谢希德诞辰百年:纪念展呈现爱国历程

谢希德生前使用的打字机、全国三八红旗手奖章、部分文章手稿等为首次展出。“求学生涯”“立志回国”“旦复旦兮”“以她之名”“生活撷取”五个篇章以谢希德一生忠于党、热爱祖国为核心主线,贯穿于她79年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

 

6、福建公布“十四五”规划: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 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福建省人民政府20日对外发布了《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着眼大局大势,注重落细落实,加快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努力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

福建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十四五”规划专设了“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章节,从深化经济领域融合、深化基础设施领域融合、深化社会领域融合、深化文化领域融合以及深化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五个部分展开。

7、地理老师设计动漫风格讲义 羡煞网友

近日,山东潍坊一地理老师因设计动漫风格讲义走红。这位老师说,看到同学们总喜欢在书上画动漫人物,就用动漫装点了一下,不过很遗憾学校条件有限,不能批量彩印。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希望用更多的新方法来带着些孩子们。有网友评论

8、研究发现70~74岁是语言流利表述能力下降的重要转折点

口语非流利现象并非老年人所特有,年轻人也有,但老年人往往出现频率更高。我们以实验方法进行调查,考察对象全部为江西师范大学退休教授、副教授,健康状况都较好,没有明显语言交际障碍。受访者年龄从65岁到90岁,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分成5组,还设置了一个35~45岁的中年大学教师组作为参照,每一个年龄组包含10位调查对象,全部为男性。通过以相同话题对研究对象面对面访谈,我们获取了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自然口语材料40余万字,统计不同年龄段老人出现冗余性重复、话语缺损、后语抢先的频次,统计填塞语、口误、张口忘词的频率,据此判断衰老程度对非流利产出的影响。

 

9、教育扶贫 传递力量 孕育希望

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本版报道6位教育系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披坚执锐、勇立新功。

10、人民日报:每寸土地都孕育希望

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既是校长、老师、教育战线工作者,也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战士”;他们既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也始终坚持以教育做抓手,为贫困地区送去知识、技术、产业、人才,以及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希望。他们就是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用智慧与责任传递力量、孕育希望的广大教育工作者。

11、当年草棚中是怎么办党校的?

华中局党校是中共中央华中局于1941年5月在苏北盐城创办的一所干部学校,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下,虽几经周折,几度迁址,仍克服困难,坚持办学,直至1944年冬完成历史使命。该校先后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地方县区干部、部队团营干部1000多人,青年知识分子200多人,大大加强了华中干部队伍建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2、集结百余支建筑师队伍 首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启动

3月20日、21日,百余支建筑师团队集结被誉为“古典中国”县域样板的浙江松阳考察,感受“江南秘境”,构划“村落公园”,而首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也随之正式启动。

浙江松阳,是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国”县域样板,有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拥有省级传统村落84个,其中中国传统村落75个,总量位居全国第五、浙江之首,先后被国家部委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和“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

 

贵州热点

1、教育扶贫 传递力量 孕育希望

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本版报道6位教育系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披坚执锐、勇立新功。

2、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黎平会议确定新的战略方针后,中央红军挥戈西进,连克数城,直抵乌江南岸。1934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纵队到达猴场,准备抢渡乌江,实现挺进黔北的战略方针。然而,此时的“左”倾领导人依然固执己见,对黎平会议正式确定的这一战略方针持不同意见,坚持回兵东进与红二、六军团在湘西会合,并散布“到了乌江南岸,红军就该拐弯了”之类的错误言论。

3、产业大招商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在贵阳举行。会议总结2020年贵州省招商引资工作,对2021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贵州省产业大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018年以来,贵州省实施产业大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密集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对接,相继举办了贵洽会、央企大会、民企大会等一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引进优强企业3000多家。数据显示,2020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17826.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增速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连续10年位居中国前列,创下了贵州发展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

4、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报春鸟”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发展史上,消除绝对贫困,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一项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历经8年奋战,76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近日,求是杂志社调研组一行来到三湘大地,深刻感受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等情况。

5、黎平会议:中央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

贵州黎平,“曙光之城”。这里是连通湘、黔、桂三地的交通要冲。在这里,中共中央召开了长征路上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关于重大战略决策的正确意见,自长征以来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得以确认;在这里,中央红军进行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休整和改编。

红军为什么来到这里?为什么在这里召开会议?会议又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循着当年红军的足迹,求是杂志社调研组与您一起探求答案。

贵州易公教育
官方认证
 立即关注
关闭

扫描上方二维码
更多惊喜等你来领取

客服热线:0851-8682-4916| 手机号码:18786750652|
SiteMap| 网站地图| 标签云| Feed| 推荐阅读| 易公教育
版权所有:江西易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路与瑞金北路交汇处(京瑞大厦5楼)| 技术支持: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