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热点
1.10月29日,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提出推行强制休假制度,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作为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该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不少网友对推行强制休假制度表示支持,但也直言担心无法改变“996”的工作模式。业内专家认为,强制休假的新规出台有一定示范效应。
2.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向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开幕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深刻变化,为解决和应对全球性发展难题和挑战提供了新路径。
习近平强调,科学技术应该造福全人类。当前,全球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挑战。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科技创新与合作,促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贡献。博鳌亚洲论坛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举办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将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大会围绕“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集思广益,增进共识,促进合作,使科技创新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3.记者10日从中国生态环境部获悉,中国生态环境部高级官员在出席“中德欧实现气候新目标的路径”非正式圆桌对话时表示,将努力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方言必信、行必果,将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力度,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与中长期目标和愿景相衔接的、有力度的政策举措,继续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切实履行承诺。
4.11月10日,上合组织峰会在俄罗斯召开,这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多边组织峰会,也是中国今年面向欧亚地区的重大多边外交行动。“志合者,山海为证”,期待上合组织峰会开启新的时代!
5.日前,诺贝尔奖官方推特发布了一条科普公告,内容中提到,玛丽·居里(Marie Curie)于1934年死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她工作多年,一直暴露在放射线下。即使到今天,她自1899年至1902年在实验室中使用的笔记本仍具放射性,并将持续1500年。
6.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欢迎各方把握中国发展新机遇,积极深化对华合作。
贵州热点
7.11月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深入六盘水盘州市石桥镇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他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坚决确保全会精神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吴强参加。